[此件公开发布]
朝住建提案[2024]19号
民盟朝阳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市住建局
(一)加快推动保护规划和申名文本编制和立法工作。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朝阳水泵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通过省住建厅评审,计划月底公布实施;朝阳老城区《关帝庙保护规划》已通过省文化厅专家论证;《朝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全面启动申名文本编制工作,《朝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本任务清单》已经正式下发至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朝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待上位法《文物法》修订后,抓紧履行报批程序;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城市建设发展服务中心设置内设机构,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服务部,具体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市级财力支持,力争将工作经费和保护修缮资金列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
(二)全面加强对申城工作的组织领导,学习先进经验,定期汇报申名工作进展。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下发了《朝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清单》《朝阳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对照申名考核评估体系,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住建部和中规院的指导下,形成了《朝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2024-2025)》,全面加强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统筹指导。
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多次带队到省住建厅、住建部专题汇报朝阳申名工作进展,争取上级支持;赴九江市、莆田市、辽阳市等地开展考察,学习借鉴申名成功经验和做法;邀请住建部、中规院专家到朝阳授课,指导申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效开展工作。
1月17日,刘文俊副市长陪同靳国卫副省长和省住建厅魏举峰厅长赴住建部,专程汇报朝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情况。住建部科技司主要领导强调“朝阳市申名工作要加强沟通,工作前置”,明确表示住建部将“推动部省共建先导区协议,支持朝阳申名”。省住建厅魏举峰厅长提出,计划今年在我市召开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现场会。
(三)加强舆论宣传,让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获得感。织全市博物馆开展“5.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纪念活动。开展户外宣传活动。通过在各博物馆设立宣传台,悬挂条幅标语,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图板等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推出线上文物展,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饱览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
开展“流动博物馆”六进活动。朝阳博物馆走进双塔区南街小学、南塔和金元社区,将朝阳博物馆的流动展览和精品课程送进学校、社区。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走进朝阳县西五家子三道沟村举人故居、北票市哈尔脑乡和北票市哈尔脑乡李杖子村。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走进建平县博爱学校、牛河梁高铁站、建平高铁站。北票市博物馆走进北票大柳树公园、北票台吉街道金南社区三燕广场开展活动。喀左县博物馆与南公营子九年一贯制学校联合开展以“探秘红山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联合南公营子税务所开展“流动博物馆”宣讲活动。通过系列宣讲、展示传播我市特色文化遗产。
(四)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修缮,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朝阳水泵厂13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已于2023年8月15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底前竣工,目前正在积极配合市应急管理局进行活化利用,对接商业运营,计划将其打造为具备应急救援体验、科普文化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园区;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已完成。
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在迎新春系列活动、建平县小平房梨花节、龙舟赛、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期间,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组织建平剪纸、朝阳红土泥塑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体验制作的快乐。建平县在建平高级中学、建平县第一中学等学校开展“剪纸社团”活动,同时跟学校合作,将非遗保护传承写进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喀左县组织中小学校举办《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演讲故事会,使《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在全县各中小学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和传承。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25年底前完成申名工作目标,力争2024年10月末通过省住建厅评估,2024年底前提请省住建厅、省文物局联合向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提交申名评估申请;2025年9月末确保主要指标达到申名要求,提请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核查验收。
二、市文旅局
《建议》中提到“开展历史文化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举办历史文化专家论坛;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让优秀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我局高度重视文化惠民、文化遗产宣传相关工作。近年来,积极举办社会宣传教育活动、流动博物馆”六进活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举办文化论坛。
(一)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全市博物馆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纪念活动。二是开展户外宣传活动,通过在各博物馆设立宣传台,悬挂条幅标语,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图板等形式宣传《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加强宣传,推出线上文物展,让广大观众足不出户饱览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
(二)开展“流动博物馆”六进活动。朝阳博物馆走进双塔区南街小学、南塔和金元社区,将朝阳博物馆的流动展览和精品课程送进学校、社区,朝阳市北塔博物馆走进朝阳县西五家子三道沟村举人故居、北票市哈尔脑乡和北票市哈尔脑乡李杖子村。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走进建平县博爱学校、牛河梁高铁站、建平高铁站。北票市博物馆走进北票大柳树公园、北票台吉街道金南社区三燕广场开展活动。喀左县博物馆与南公营子九年一贯制学校联合开展以“探秘红山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联合南公营子税务所开展“流动博物馆”宣讲活动。通过系列宣讲、展示传播我市特色文化遗产
(三)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一是在迎新春系列活动、建平县小平房梨花节、龙舟赛、马拉松比赛等活动期间,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活动。二是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三是组织建平剪纸、朝阳红土泥望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体验制作的快乐,建平县在建平高级中学、建平县第一中学等学校开展“剪纸社团”活动,同时跟学校合作,将非遗保护传承写进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喀左县组织中小学校举办《喀左东蒙民间故事》演讲故事会,使《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得到了较好的普及和传承。
(四)举办文化论坛。2023年7月,国家文物局、中国日报社、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在我市举办“文化传承发展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大讲堂活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7位嘉宾围绕如何保护挖掘辽宁厚重历史、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等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日报社对大讲堂活动进行了全球直播,观看量达70多万人次,稿件阅读量约500万,美联社、泰晤士报等约900家海外媒体网站转载有关报道,全球受众超过3亿人次2023年12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在朝阳市举办“文明发端地古国牛河梁”牛河梁红山文化最新研究成果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8位考古专家,从各自研究领域,围绕牛河梁遗址被确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代表性遗址的重要意义及发掘保护、研究阐释、宣传展示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发言。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文化宣传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市住建局,助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市司法局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4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已收悉,局领导高度重视,作为协办单位我局积极组织立法科进行督办。
我局已完成《朝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审核工作,《市条例》中明确了保护原则、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等。现条例处于人大二审阶段,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后,对《市条例》进一步完善,对于民盟朝阳市委员会提出的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的要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等问题,我局会进一步关注跟进,根据上位法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
今后工作,我局会持续关注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必须要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法治保障切实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工作,构建我市的法治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感谢你们对我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城市建设科科长 陶磊
联系电话:15204208989
朝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10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